三界为鼓,须弥为槌,那敲鼓之人究竟是谁呢?
有京中大师,到沩山参和尚,后对坐吃茶次,置问:“当院有多少人?”师云:“有千六百人。”大师云:“千六百人中,几人得似和尚?”师云:“大师与摩问,作什摩?”大师云:“要知和尚。”师云:“于中也有潜龙,亦有现人。”大师便问众僧:“三界为鼓,须弥为搥。什摩人击此鼓?
有京中大师,到沩山参和尚,后对坐吃茶次,置问:“当院有多少人?”师云:“有千六百人。”大师云:“千六百人中,几人得似和尚?”师云:“大师与摩问,作什摩?”大师云:“要知和尚。”师云:“于中也有潜龙,亦有现人。”大师便问众僧:“三界为鼓,须弥为搥。什摩人击此鼓?
立足语体语法,本文对《祖堂集》“弘忍、惠能”篇中出现的上古汉语句法结构[VP+PP(附加语)]和[VP而VP]进行详尽分析,指出它们是言语交际中正式体体原子作用的产物,是用来调节交谈双方的关系与心理距离的语体手段。本文同时将《祖堂集》和《景德传灯录》“弘忍、惠